Hao Yan
《道德经》解读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,据说多达一千多种,汗牛充栋了。笔者比较喜欢古人王弼、苏辙的注释,但玩味之余仍不能尽兴,又没有精力穷搜碧落寻找真理,却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,加上朋友们鼓励,干脆且自说自话罢,于是有了基于《易经》和心理学视角的对道德经的解读。书稿最初的形成采用口授微课形式,经整理每周一章陆续发表于笔者的公众号www-ymxl-net(西山心理工作室),现汇集通稿后整理成书。本书拥有以下特色:1、追慕老子的保守主义情怀,但又正视无可挽回的世事发展变化既成事实,在此前提下探索老子智慧之于普世价值的贡献及实用性;2、认为老子以'无名之朴'为道德核心价值,在道德灌注中笔者提炼出'初心'、'雏形'两个概念作为'无名之朴'的内核与载体。后人可以通过妙观雏形领悟初心意蕴,通过回归初心解决发展偏差和分歧;3、用《易经》的八卦模型展读'恍惚''倏忽''生畜''亭毒'等对称的范畴,找到真义,使解读更加逻辑清晰;4、解读甲骨文象形文字的象征意义,以探索《道德经》重要字词的先秦古义,从而挖掘老子原旨,避免再传之讹;5、通过郭店竹简本、帛书甲乙种、熊氏《德道经》、王弼注《通行本》等资料比对,校准一些可能的'错漏',但这方面不敢深入,当期待训诂专家,笔者只是做了一点自认为合理的揣测罢了。此外也有一些站在心理学立场的阐述分析。某种意义上讲,《道德经》也可以当作一本身心健康的指导书来读。